查看原文
其他

西宁 80 小时

📽 乌云装扮者 2022-09-05


今年的 FIRST 没有“观众”。


7 月 21 日,就在第十六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计划开幕的 6 天前,官方发出了正式公告,宣布“鉴于全国疫情防控局势依旧严峻,本届影展无法开放公众观影注册”。全国各地的影迷们一下子落空了期待。


一向坚信“电影需要抵达观众”的 FIRST,不得不暂时关上大门。只能在公告里为普通观众留下一句——


虽错过会面,但仍希望电影常伴;

此幕即万象,Back to CINEMA。



但,在真实的观影体验面前,再真切的话语也都显得单薄。


这不禁让人回想起 2021 年的同个时间段,FIRST 在空前的热闹与丰富中,度过了自己的 15 岁生日。当时在现场的我们和影迷一起排队,路过凌晨露天蹦迪的人群,在过道上也坐满观众的影院里或是眼眶湿润或是皱紧眉头。


曾经生动的共享记忆,注定要在今年这场没有“观众”的影展里,被打个折扣。



作为一个“重点挖掘青年电影人处女作及早期作品”的影展,FIRST 走过的路不曾一帆风顺。无法与观众真正触碰,算得上是至今为止最为坎坷的一关。


但,无论是 FIRST 还是它选中的西宁,都一直有股野生又昂扬的气息。它们甚至就弥漫在空气中,很容易闻得到。这一点,并不会因为失去观众,而有所改变。


因此,我们好奇的是,那些在 FIRST 看来如此“值得被看到,必须被看到”的影片,该如何抵达它们想要抵达的地方?或者说,一场没有“观众”的电影展,又该如何保持生命力,抓住影迷们的心?


在西宁的 80 个小时里,我们辗转各个影院,也去到城市里的“附近”。尽可能多得去看、去听、去感受,带回了 32 个瞬间。无意为你还原今年 FIRST 的全貌,只想用一些值得分享的声音与故事,让心和电影再靠近一点。



第 1 小时



落地西宁后,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去看好不容易预约上的主竞赛电影。但在路上瞄到这家拥有宽阔玻璃窗的露营风咖啡馆时,还是忍不住挤出了一杯咖啡的时间。


到访时,Why Not Coffee 尚处在试营业阶段,采用了时下流行的“早 C 晚 A”营业模式。无论白天还是夜晚,只要在店门口露营椅坐上几分钟,你就会明白西宁是个真正适合“露营风”的城市——哪怕正值盛夏,也总能吹到凉爽度刚好的风。



 第 4 小时



在 FIRST 排队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:心仪的电影早被预约满,就得去现场排队碰碰运气;想要去签售或者论坛上见一见仰慕的电影人,也得耐心排队,并且时刻惦记排在自己前面的人数有没有超过活动要求。


但在 FIRST 排队也未必就是件坏事。发生在前后两个陌生人之间的随机交谈,往往能带来最即时的信息交换,比如哪一场放映会有映后谈,再比如哪一场“西宁的夜”乐队演出被提前了一天。


再多聊两句,也许就能结识一位和自己口味相似的影迷——这种乐趣,恐怕是在 FIRST 以外的其他地方很难得到了。



第 5 小时



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中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人物,谢飞导演是 FIRST 的荣誉主席也是老朋友。今年,他还将新书《电影导演创作》的发布签售会选在 FISRT 期间的西宁举行


花白的头发和最常在年轻志愿者身上见到的 FIRST 黑色 T 恤衫格外搭配。谢飞导演一边签着名,一边不忘和电影人、电影学子交流。



第 6 小时



露天放映场地难得安静的间隙,总是有着用不完活力的志愿者们则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声,跟着迪斯科音乐旁若无人地跳起了舞。


如何享用一个夏日午后的标准答案,也许就在掺了些许杂音的音乐声里。



第 6 小时



今年的“影展客厅”一改往年低调的黑白配色,大集装箱被刷成了热情的橘黄,在人来人往的锅庄广场中格外亮眼。


除了能带回一件纪念品的 FIRST Store 和几乎是“有求必应”的影迷中心,也可以在小窗口咖啡店点上一杯影展特调。



第 7 小时



去年,因为周边种类太丰富,FIRST Store 的大玻璃画满了手绘,用以推荐热销款。今年,也许是因为店内产品“一目了然”,大玻璃换了使命,铺满了来客的“心声”。


在随风卷起的小纸条上,看见“电影万岁”“来撒野”“永远热爱”这样的口号并不会觉得稀奇。更让人有触动的,是像“进训练营,做主创!”这样带着急切与渴望的心声。你默默期望,他们的名字有一天会进入 FIRST。



第 7 小时



在 FIRST 遇到任何难题都别怕,不出三分钟你准能看见一位志愿者。虽然他们并非总能给出解决方案,但一定会让你感知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。


志愿者也是 FIRST 得以运转至今的重要因素。他们才是活动中最可爱的人,无论如何都应该得到最公平的对待。


这些年轻的声音不吝于分享自己在影展期间的志愿日常。当我们问起,在没有了普通观众的 FIRST 当志愿者是否会相对轻松时,得到了一致的否认回答。


“还是很忙呀,但也很有趣,认识了新朋友。”



第 8 小时



在防疫政策的要求下,无论在室内电影院还是露天放映场地,观看电影时大家都需要隔着坐。


于是,FIRST 在一半座位摆上了胖胖软软的玩偶。等待开场时如果无聊,可以抓起一只到怀里捏两下。这些沉默的小观众,为人数骤减的影展抵消了一份沉闷。



第 8 小时



西宁的雨经常来得很急。


淅淅沥沥的白噪音之下,志愿者们反而更加活跃。他们忙着互相分发雨衣,也忙着收起毛绒玩具。



第 8 小时



志愿者们最不怕雨。他们甚至会兴奋地钻进雨中,大声呼唤同伴为自己拍一张纪念照。



第 8 小时



雨终于停了。等待露天放映的人们松了一口气,没有人想错过在夏夜的 20 米巨幕上看王家卫《一代宗师》的机会。


新裤子乐队的《你要跳舞吗》突然响起。第一个吉他音刚落下,人们就认出了这首歌。广场周围的人忍不住摇晃起身体,志愿者们则在坐席区围成一个圈,毫不在意脚下水坑地跳跃起来。


“你你你你要跳舞吗”,大声歌唱难免走音,你却莫名觉得那最为动听。



第 9 小时



经历了短暂的延迟,露天放映准备就绪。


欢迎来到露天放映的现场,我们一起来看电影啦!”播报开场的志愿者声音中,有一丝掩藏不住的激动。天光虽然暗了,大银幕却把每个脸庞照得闪闪发亮。



第 10 小时



露天放映位于的郭庄广场,四周围绕着咖啡厅、酒吧和餐厅。即便不特意看向大银幕,电影的声音也能轻易四处飘散,成为正在此休闲聚会的居民们聊天的背景音。


一个小女孩用脖子夹着雨伞,想将空桌上的雨水收集到烟灰缸中。她哼着轻快的童谣,而正在放映的《一代宗师》恰好飘出了那一句“有灯就有人”。



第 11 小时



露天放映结束时,已经快到夜里十二点,但锅庄广场上的人却越来越多,人们在等着章子怡的到来。


作为第十六届 FIRST 评委会主席,章子怡在露天问候环节中现身,无疑是让来客们感到惊喜的一瞬。在提问送奖品的环节,章子怡把其中一个机会交给了场地外的一位本地居民手里。作为主持人的 FIRST 首席执行官李子为请这位市民说一句本地话问候,但台上的人显然没能听懂。


“什么?”


“就是想问你们吃了吗,好着呢吗?”


“哈哈,吃了,好着呢也。”


电影人和观众之间如此日常的对话冲破了围栏,在潮湿清冷的雨后空气里,散着一股暖意。



第 25 小时



去往西宁之前,我们还为今年的 FIRST 准备了一份调查问卷。


正因为是一次没有“观众”的影展,我们很好奇志愿者、媒体和电影从业者对今年 FIRST 的感受。在我们最终得到的 30 份调查问卷中,针对“观众之于影展的意义大吗”这一问题,除一位受访者“没想过这个问题外”,5 人选择了“有意义,但有限”,24 人选择了“很大,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”。


在“FIRST 哪个部分让你印象深刻”的问题下,除了有所预期的主竞赛单元获得 11 个选择,仅举办了 3 年的超短片单元则获得了 17 次选择。



而对于“除去电影本身,FIRST 最吸引你的一点是什么“的回答,关键词包括但不限于:年轻、自由、多远、野性、理想主义、志愿者、西宁魅力......和酒



第 26 小时



去年 FIRST 期间还没正式开业的红 Live 门口,来自北京的咖啡店 Soap Coffee 支起了限时咖啡摊。摊位虽小,但意式和手冲俱全,还有两款照顾到大家来影展“无酒不欢”而设置的有酒精特调。


一款 The FIRST Taste(第一口)加入了杜松子酒和桂花蜜,另一款 Black Meet White(黑白片)选用咖啡伏特加。提神又微醺,“就像是一部好电影给人的感觉”



第 33 小时



vivo 携手 FIRST 联合举办的 vivo VISION+ 超短片大赛今年已是第三届。相比于 2020 年手机参与拍摄的 20% 比例,2022 年的数字已经飙升到了 55.21%


在各项数据上,超短片单元都呈现出一种更为“年轻”的态势:在最终收到的 978 份有效投递中,80% 以上都是 90 后创作者,而 00 后创作者占比 48%。


今年的评审团荣誉超短片《时间病》,导演周白羽就是一个还在上大三的年轻女孩。这部私人又能轻易引发共鸣的影像日记,讲述了一个高三女生对于时间的观察和拉扯。导演坦言自己使用了 17 岁时候拍摄的影像素材,唯二的两个演员就是自己和男朋友。


少女的低语穿过时间,抚慰着每颗都曾困于残酷时间的心。



第 34 小时



作为一个平行于影展竞赛的年轻单元,超短片单元在今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“板砖奖杯”——透明,轻盈,正像是 5 分钟以内的影像作品想要传达的那种创作模式。


但,形式上的轻量化并不影响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探索。比如,照片中手捧奖杯的是获得年度超短片奖项的导演张天宇。他的超短片作品《行星 B602》将隔离下的房间比喻成拥有独特风貌的新星球。地毯、床单和桌面变成了海洋、平原和沙漠,人类、时间和外部世界之间那种暧昧又强烈的关系,以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方式被呈现出来——虽然仅有短短 5 分钟,但此类饱含人文价值的影像对于神经和情感的触动,并不少一丝一毫。



第 34 小时



在超短片首映盛典现场,能听见的声音几乎是整个 FIRST 最为多元的


评审团特别提及作品《游者多未惧》的导演张小鯊,在领奖时给所有人读了一首诗,“生活总是滚滚向前”;另一部特别提及的《二号公寓 801》,导演王神奇还身兼编剧、摄影和剪辑,直言自己像是被“提及了四次”,很赚很爽。


在大合影环节,有近 20 个创作团队要上台,脚步声纷乱零落,却在听到“看我这儿!”的时候齐齐露出笑容。



第 48 小时



参加影展再忙也不能忘记做核酸,FIRST 在露天放映场地旁边专门设置了检测点,持有工作证即免费。排队等候时,一位快递员冲过来,想通过小小的圆形窗口递进去两杯冰饮。


“不是我们点的呀,是不是搞错了?”


“留言里说是送给你们的,说辛苦了!”



第 49 小时



虽然没有了“普通观众”,场场爆满下的 FIRST 还是设置了观众选择荣誉奖项。


郑仪飞指导的处女作《废物故事》在纪录片类别获得了这个奖项。导演高考失利后,在家乡县城的广场上摆摊认识了当时还是孩子的、跟着录音机跳街舞的大海绵。后来,当他把镜头对准大海绵的时候,这个 20 岁的胖男孩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音乐才能,他一心想作为说唱歌手出名,但他也必须面对真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与困苦。


在映后环节,导演想视频连线大海绵,和满场的观众打声招呼。可惜现场出现技术问题,视频画面无法显示,只有大海绵的浑厚嗓音断断续续地坚持了一分多钟。“大家好,我是......大海绵。”


期待这部纪录片能有机会公映。



第 51 小时



返场谈依旧是 FIRST 最鼓励交流与分享的环节。在几何书店,电影人们娓娓道来自己的创作故事,观众也可以自由发问。


“FIRST FREAM:经过她的一帧”返场谈将话题对准女性电影以及女性电影人的从业现状,《之后的一周》导演陆晓浩是到场的唯一一位男性导演。


“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”,他显然已经习惯了别人会问他为何要讲述女性故事,说起了自己拥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的童年,“生活在那块(重男轻女的)地方,你能感受到很多不正常的东西值得被控诉。”



第 54 小时



“这是我们的电影周边,请收下。”


走出《不要再见啊,鱼花塘》的放映影院,志愿者递过来一份黄灿灿的贴纸。除了影片中的可爱人物形象,还有主人公的心声——“别走,我也想说说我的难受。”



第 56 小时



登上南山公园的凤凰台,可以俯瞰整个西宁。夜色涌起时,霓虹和高架桥在城市中画起了水彩,映衬着远山周围的落日余晖。



第 72 小时



FIRST 期间,附近咖啡馆几乎都要被来自不同城市的电影人们“占领”。也许是因为靠近各类硬件条件都最新也最好的奥斯卡国际影城,Highlife 咖啡店的人气格外高涨。


在放映、颁奖和论坛的间隙中,电影人们也需要“网友见面”。在 Highlife 的外摆区域小坐一会儿,就能听到不少有趣故事。曾带着今年入围主竞赛的《街娃儿》去过戛纳电影节的那嘉佐导演,不吝分享他在戛纳的轶事,逗得身边同行哈哈大笑。



第 73 小时



露天放映场地的操作台,负责全天候输出最有 FIRST 氛围的背景音乐:新裤子、回春丹、虎啸春、马赛克乐队......总有一首,能让你摇头晃脑,或是直接蹦起来跳舞。


而在“西宁的夜”演出现场,操作台会格外拥挤。毕竟在天未暗之时就想让大家热烈起来,需要最带劲儿的音乐。



第 74 小时



还有一种声音,在想到 FIRST 时会钻入耳朵——装修的声音。


去年,隔壁的红 Live 紧急装修,终于在开幕前夜有了大致模样;今年,曾经的“天幕”酒吧变成了“雨果”,为了承办“创作者之夜”而快马加鞭。



第 75 小时



FIRST 期间,横穿了五四西路、连通了四个展映影院的这条地下通道格外忙碌。从早到晚,挂着各种颜色证件的人匆忙穿行,为了赶上下一场放映而不得不小跑起来。


临近结束的两个夜晚里,听说志愿者们在这条通道内热唱。



第 76 小时



只有短短 9 天的 FIRST,却将电影和电影人的影像投注到大小角落,并一年一次与城市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


哪怕只是匆匆一瞥,也会觉难能可贵。



第 78 小时



在闭幕前一天路过青海大剧院,听见工作人员正在“钉红毯”。


先把细长的木条塞进台阶的凹槽,再从上而下一级一级地将红毯牢牢钉在木条上。钉子被用力打进木条,发出了有规律的清脆声音。



第 78 小时



正在准备闭幕颁奖式的青海大剧院,传出了莫名令人紧张的音乐。光线不仅射向舞台、射向观众席,也仿佛要射向一个有关电影的未来。



第 80 小时



排队登机的时候,听到身后的两位正在讨论究竟哪部片子可以获得 FIRST 最佳剧情长片。他们的猜测是我们错过观影的《一个和四个》,偷听了一会儿对话,得知它的导演九美成列是万玛才旦的儿子。


在回程的飞机上,看着西宁这座城市渐渐远去,却感觉有关电影的记忆在身体中沉淀下来。☁️




编辑:

玛鲨

撰文:

玛鲨

摄影、版式:

Andy


没有了“观众”的第十六届 FIRST,反而让我们更懂“被看到”的重要性。于是,我们在此邀请你观看三部今年的超短片创:vivo x FIRST 超短片单元的开幕影片、那嘉佐导演的《伶仃》;vivo 手机最佳创作、张中臣导演的《高速公路》以及评审团特别提及、张小鯊导演的《游者多未惧》。


从一场见到已逝亲人的动人梦境,到奔跑着想要追上父亲的棒球男孩,再到一群欢呼着跳入东湖、游向旭日的人......用 5 分钟,感受手机影像创作的无界,也感受真实生活的力量


以及,我们还是为大家附上本届 FIRST 完整的主竞赛荣誉名单与入围片单。也许终有一天能在影院相见,在此之前,支持和热爱都比不上期待。


200 元,可以在这四家北京“可持续商店”里买到什么?

FREITAG 推出定制服务后,你终于能明白卡车布是怎么变成包的了

美好就像维生素,不定期补充就会浑身难受|反末日搜索

不要在七夕的时候去游乐园

现场开箱 | 为什么 abC 依然是国内最好的艺术书展

常看常新的旅行、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。前往京东、当当等网站搜索“乌云装扮者”,就能找到这两本书。

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,是以“分享世界资讯、美和创意”为宗旨的独立书店,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。

 
            
 
            

关于人文、旅行、审美的微博杂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